科举出仕(士) 第120节(2 / 4)
作者有话要说: ——后世番外小剧场——
“……先前我们说过,黎池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、发明家、文学家和诗人。但是近来历史学家在研究他早年的日记时,为其贞文二十二年冬的一篇日记,而感到深深震撼!”
“‘瀚海善战,因其善养马,若使其牧羊,何如?’这句话是那篇日记的开头,意思很简明:瀚海国人善战,是因为他们擅长养战马,如果让他们养羊,会如何呢?”
讲台上教授讲到这里,台下的一学子惊呼到:“这样的话,瀚海人的战力就会大大降低!比较一下大燕前期,中后期与瀚海的战事胜负……”
教授点点头,继续讲到:“对,大燕前期,瀚海是大燕北方的劲敌,大燕中后期,瀚海是大燕的羊毛工业供应商,已经不能对大燕产生威胁。而这一切,都只缘于贞文二十一年,黎池会晤瀚海,运回来的万斤羊毛线。引起了一股穿羊毛衣的潮流,商人跟风逐利,第二年时从北方运来更多羊毛线,以后逐年增加……”
“可以说,大燕羊毛产业的发展,伴随着的是瀚海战力的下降。而这一切,黎池早在贞文二十二年的日记中提到了,事实上这就是他一手促成的,不费一兵一卒就将瀚海彻底削弱……这心计,说黎池军事家也不为过了……”
第145章
在开始放为期三个月的返乡探亲假之前,还有‘散馆‘考试。
经朝考进得翰林院的庶吉士,在三年翰林官期满之后,有一次‘散馆‘考试。成绩优异者,被授以编修或检讨等之职,其余则分发给六部和都察院等为给事中、主事或御史等职,又或者外放府县做地方官。
三年已满,钟离书和明晟成功通过‘散馆’考试,留在翰林院,成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。一同进来的另一钱姓庶吉士,没有经过‘散馆’考试,被分到都察院,做了外驻剑南行省的监察御史。
而原本就已经是有阶品官职的一甲三人,他们不是庶吉士也就不用‘散馆‘考试,但三年翰林官期满,照例还是要有个变动的。
榜眼孙玉林和探花李乾桉,两人都由正七品编修,升至了从六品修撰之职,依旧留在翰林院。
而状元黎池,在三年翰林官的第二年上,就已经官升两级,成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。可是这次散馆时,依旧也升了他一级,并离开翰林院,做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。
自黎池连升两级之后,后来的一年多里,他都很低调,甚至还受过弹劾,因而停职在家有月余。可三年翰林官一满,依旧官升一级成了六部郎中,且还不是礼部或工部这类清闲的部门,而是六部中权柄仅次于吏部的户部郎中。
朝堂上很有一些官员,认为黎池已然沉寂下去,但经过这次的升官,又认识到黎池依然是简在帝心的。
‘散馆‘授官之后,再才开始了为期三月的返乡探亲假。
说起来,在黎池他们‘散馆‘之前,新一届新科进士们也已返乡祭祖回来了,实现了‘一代新人换旧人’的更替。
黎池记得,当年他们祭祖完毕回京时,也正好碰上在他们前一届的进士,‘散馆‘了返乡探亲去,如今终于也轮到他们了。只是当年他们正是初入官场,以及适应新部门的时候,没有心思去想其他。
……
此次回浯阳老家,徐素也跟着黎池一起回去,再带上在京城出生,还没有见过黎水村亲人的平平和安安。
而黎海因为不是官身,想回去的话,只要有空就能回去,因此黎池他们这次返乡,他就没有跟着一起,就留在京城里帮忙照应一下生意、看一下家。
关于这次返乡,在黎池放假之前,徐素就已经着手准备了。虽过年过节的节礼从未漏过,但他们毕竟三年没回去了,按礼该给每个人都要备上一份礼。
不仅是家里人,族里亲厚的如族长黎钦、先生黎槿、大爷爷黎铭与二爷爷黎钧等等人家,都要备上礼才不失礼数。
又提前在王家运输行,定下了一条船,以及五架马车。陪黎池夫妻两一起回乡的下人,倒是只有银朱和黄芪,人并不多,这么些船和车,主要还是装礼物和他们的行礼。
徐素早早就已准备好返乡的一应事情,因此黎池一‘散馆‘放假,第三日他们就出发了。
钟离书他们同样准备返乡探亲,但因大部分路程都不同路,他们又还没收拾完备,黎池他们就先出发了。
船和马车事先就已经定好了,又还是王家运输行的,一路上都行得快而平稳,船家和马夫把食宿这些都安排得很好——黎池他们自己掏钱,这一路相对来说已经算是舒适的了。
出京后走了八天,在第九天上午时候,到达了浯阳。
可是,这装满了三架马车的礼物,就他们几个人是拿不回去的。虽然据热情的县里人说,到黎水村的路是整修过了的,走牛车、驴车都还行,但这样的大驾马车却是不能的。
原本黎池是准备找个人去黎水村报信,而他们就在县城客栈里住上一晚上,等明日家里来人接。 ↑返回顶部↑
“……先前我们说过,黎池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、发明家、文学家和诗人。但是近来历史学家在研究他早年的日记时,为其贞文二十二年冬的一篇日记,而感到深深震撼!”
“‘瀚海善战,因其善养马,若使其牧羊,何如?’这句话是那篇日记的开头,意思很简明:瀚海国人善战,是因为他们擅长养战马,如果让他们养羊,会如何呢?”
讲台上教授讲到这里,台下的一学子惊呼到:“这样的话,瀚海人的战力就会大大降低!比较一下大燕前期,中后期与瀚海的战事胜负……”
教授点点头,继续讲到:“对,大燕前期,瀚海是大燕北方的劲敌,大燕中后期,瀚海是大燕的羊毛工业供应商,已经不能对大燕产生威胁。而这一切,都只缘于贞文二十一年,黎池会晤瀚海,运回来的万斤羊毛线。引起了一股穿羊毛衣的潮流,商人跟风逐利,第二年时从北方运来更多羊毛线,以后逐年增加……”
“可以说,大燕羊毛产业的发展,伴随着的是瀚海战力的下降。而这一切,黎池早在贞文二十二年的日记中提到了,事实上这就是他一手促成的,不费一兵一卒就将瀚海彻底削弱……这心计,说黎池军事家也不为过了……”
第145章
在开始放为期三个月的返乡探亲假之前,还有‘散馆‘考试。
经朝考进得翰林院的庶吉士,在三年翰林官期满之后,有一次‘散馆‘考试。成绩优异者,被授以编修或检讨等之职,其余则分发给六部和都察院等为给事中、主事或御史等职,又或者外放府县做地方官。
三年已满,钟离书和明晟成功通过‘散馆’考试,留在翰林院,成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。一同进来的另一钱姓庶吉士,没有经过‘散馆’考试,被分到都察院,做了外驻剑南行省的监察御史。
而原本就已经是有阶品官职的一甲三人,他们不是庶吉士也就不用‘散馆‘考试,但三年翰林官期满,照例还是要有个变动的。
榜眼孙玉林和探花李乾桉,两人都由正七品编修,升至了从六品修撰之职,依旧留在翰林院。
而状元黎池,在三年翰林官的第二年上,就已经官升两级,成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。可是这次散馆时,依旧也升了他一级,并离开翰林院,做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。
自黎池连升两级之后,后来的一年多里,他都很低调,甚至还受过弹劾,因而停职在家有月余。可三年翰林官一满,依旧官升一级成了六部郎中,且还不是礼部或工部这类清闲的部门,而是六部中权柄仅次于吏部的户部郎中。
朝堂上很有一些官员,认为黎池已然沉寂下去,但经过这次的升官,又认识到黎池依然是简在帝心的。
‘散馆‘授官之后,再才开始了为期三月的返乡探亲假。
说起来,在黎池他们‘散馆‘之前,新一届新科进士们也已返乡祭祖回来了,实现了‘一代新人换旧人’的更替。
黎池记得,当年他们祭祖完毕回京时,也正好碰上在他们前一届的进士,‘散馆‘了返乡探亲去,如今终于也轮到他们了。只是当年他们正是初入官场,以及适应新部门的时候,没有心思去想其他。
……
此次回浯阳老家,徐素也跟着黎池一起回去,再带上在京城出生,还没有见过黎水村亲人的平平和安安。
而黎海因为不是官身,想回去的话,只要有空就能回去,因此黎池他们这次返乡,他就没有跟着一起,就留在京城里帮忙照应一下生意、看一下家。
关于这次返乡,在黎池放假之前,徐素就已经着手准备了。虽过年过节的节礼从未漏过,但他们毕竟三年没回去了,按礼该给每个人都要备上一份礼。
不仅是家里人,族里亲厚的如族长黎钦、先生黎槿、大爷爷黎铭与二爷爷黎钧等等人家,都要备上礼才不失礼数。
又提前在王家运输行,定下了一条船,以及五架马车。陪黎池夫妻两一起回乡的下人,倒是只有银朱和黄芪,人并不多,这么些船和车,主要还是装礼物和他们的行礼。
徐素早早就已准备好返乡的一应事情,因此黎池一‘散馆‘放假,第三日他们就出发了。
钟离书他们同样准备返乡探亲,但因大部分路程都不同路,他们又还没收拾完备,黎池他们就先出发了。
船和马车事先就已经定好了,又还是王家运输行的,一路上都行得快而平稳,船家和马夫把食宿这些都安排得很好——黎池他们自己掏钱,这一路相对来说已经算是舒适的了。
出京后走了八天,在第九天上午时候,到达了浯阳。
可是,这装满了三架马车的礼物,就他们几个人是拿不回去的。虽然据热情的县里人说,到黎水村的路是整修过了的,走牛车、驴车都还行,但这样的大驾马车却是不能的。
原本黎池是准备找个人去黎水村报信,而他们就在县城客栈里住上一晚上,等明日家里来人接。 ↑返回顶部↑